受到國際疫情、美聯儲印鈔等因素的影響,在過去的2020年,全球食品價格大漲20%。部分農產品價格同比漲幅連20%都不止。以國際玉米價格為例 ,同比增長超過45%,而國際高粱的價格,相較于去年同期,漲幅更是超過80%。這讓很多國人擔心,中國擁有14億人口,對糧食的需求量本身就很大,如果國際糧價出現大漲,國內的糧食價格是否會“隨后跟進”呢?
其實,大家對國內糧價上漲的擔心也不無道理。眾所周知,阿根廷一直被譽為是世界的糧倉,每年有大量農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。而現如今,阿根廷的糧食和肉類產品出口大幅度減少,不僅出口創下歷史新低,而且其國內的水果、蔬菜、肉類的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上漲。與之相似的還有俄羅斯、巴西等國家,其國內糧食、蔬菜、肉類的價格隨著國際糧價的大漲,也出現了同步上揚的情況。
那么,中國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,很多人都在關心2021年國內糧食的價格會不會也出現大漲的局面?對此,我們認為,國內糧食在短期內或受國際糧價上漲的影響,會有所波動,但是大漲的情況基本可以被排除,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:
第一,我國的糧食完全能滿足自給自足的需求,不會受到國際糧價的太大影響。根據數據顯示,我國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6年保持在1.3萬億斤以上,即使是在最困難的2020年,我國的糧食產量同樣達到1.34萬億斤。如果分攤到每個人身上,人均的糧食占有量也高達470公斤,這遠遠超過了國際糧食安全標準要求的人均400公斤。從目前來看,中國國內糧食安全有保障,不存在糧食價格大漲的情況。
第二,當國際玉米價格同比增長超過45%的時候,國內玉米價格還穩中有跌。2020年國家要給玉米市場去庫存,減少了對玉米的補貼,把補貼的重心轉移到國產大豆的種植。而對于玉米的供應,我國通過增加進口、投放其他庫存來代替玉米儲備,來調控玉米的價格。目前,雖然國際玉米價格大漲,但國內的玉米產量比較穩定,不僅沒有跟著大漲,反而價格還有下跌的趨勢。
第三,國際糧價要大漲,國內早有預期,不管是普通老百姓,還是中間商,都儲存了一定數量的糧食。特別是糧食加工企業,早在去年就開始提高了糧食的庫存數量。所以,目前還有大量的糧食還停留在中間環節,國際糧食價格的大漲,對國內糧價的影響不會太大。更何況,以目前國內糧食的庫存數量來看,即使動用儲備糧食,都能保證14億人口吃上兩年的。所以,國際上發生糧荒,對國內糧食市場的影響不會有很大。
從2020年開始,國際糧食產量下滑20%,導致國際糧價出現大漲,就連全球糧食凈出口國的阿根廷、俄羅斯等自己國內也迎來了糧價上漲的情況,很多人擔心,我國的糧食價格是否會出現大漲?對此,我們認為國內現在糧食生產連年豐收、糧食庫存也非常充足,短期糧價會出現小幅波動的可能,但中長期國內糧食價格還是會趨于穩定的。糧食乃是百價之基,只要糧價穩定了,國內物價總體上也會穩定下來。